网上有关“七言绝句《霜月》(李商隐)的赏析”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七言绝句《霜月》(李商隐)的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霜月》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台水接天 。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 ,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 。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 ,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有这样的感觉。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消声蹑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 ,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树枝上已经听不到聒耳的蝉鸣 ,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再月白霜请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 ,望去一片澄澈空明。这两句诗是写环境背景 。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绝俗离尘的意念。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 ,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霄的月影霜痕 ,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蛾和青女;青女和素蛾在诗里是霜和月的象征的 ,这两位冰肌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 。她们绰约的仙姿之所以不同与庸俗脂粉 ,正因为它们具有耐旱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在这里,诗人所描绘的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 ,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 、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
这首诗给与读者的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我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那些 。诗的形象明朗单纯 ,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附录《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 ,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 ,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注释
征雁:大雁春到北方 ,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
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楼南:一作“楼台” 。
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 。《淮南子·天文训》 ,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
素娥:即嫦娥。
斗:比赛的意思 。
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 ,也指月亮。
名家点评
《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忧唐之衰 ,云:“夕阳无限好,其奈近黄昏 。”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如“莺花啼又笑 ,毕竟是难春”……皆佳句也。
《二老堂诗话》:唐李义山《霜月》绝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本朝石曼卿云:“素娥青女原无匹,霜月亭亭各自愁。”意相反而句皆工 。
《李义山诗集辑评》:何焯云:第二句先写霜月之光,最接得妙 ,下二句是常语。
《玉溪生诗说》:首二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却不说破,只以青女 、素娥对照之 ,笔意深曲 。
《玉溪生诗集笺注》:艳情也。
《唐贤清雅集》:托兴幽渺,自见风骨。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次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 ,妙不说破,只以对面衬映之 。
意思是: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霜月》 ,全诗是:“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
在“月中霜里斗婵娟”中 ,“斗”字的意思是比赛。这句诗描绘了秋天霜月交辉的景象,青女和素娥在寒冷的霜月中展示出她们的美丽姿态,就像在比赛一样。
关于“七言绝句《霜月》(李商隐)的赏析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侍易塘篇籍]投稿,不代表旋风格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fg666.cn/wenzhang/1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旋风格的签约作者“侍易塘篇籍”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七言绝句《霜月》(李商隐)的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言绝句《霜月》(李商隐)的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七言绝句《霜月》(李商隐)的赏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