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加拿大留学生kiki 天涯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
是真的。拿加拿大来说:
1 、高税收 ,而且是全球纳税,也就是说你在中国的收入(包括工资、利息、红利 、租金收入等等)除了在中国纳税之外,还要在加拿大再补交一部分税款(因为加拿大个人所得税税率比中国高得多)。因为这个,很多有钱人移民之后都后悔了 ,不得不放弃加拿大身份,只留老婆孩子在加拿大 。
2、加拿大不承认中国的专业技术资格,移民之后要想在加拿大重操国内从事过的专业工作 ,只能重新在加拿大上学、然后再考取当地的专业技资格、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再去应聘。所以,很多在国内的专业人士,移民之后只能从事一些低薪的体力劳动 ,用移民的话说,叫打“力笨儿工”(Labour),因为他们从年龄 、英语能力等方面来说 ,已经不可能再重新上学、重新考取加拿大的专业资格了。
3、巨大的孤独感。加拿大地广人稀,像是一个大乡村 。而且,因为巨大文化差异的存在 ,既使你的英语能力再好,你也不可能融入当地白人的文化圈。白天大家同在一间屋子里上学或者工作,彼此彬彬有礼,下学 、下班后各自回家 ,你的异族同学、同事永远不可能成为你在国内的朋友那样的朋友。
4、移民前的期望值太高 。移民与旅游不一样。旅游是玩儿,看的都是当地的好的地方。移民后要在当地生活,会发现很多当地不如中国的地方 ,比如加拿大人的工作效率很低,在加拿大做一些医疗检查要等候很久,福利也不如想像中的高(比如在加拿大看病 ,药费是自理的) 、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谈恋爱也找不着对象(因为圈子太小,人也少) ,等等 。总之,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当然,加拿大也有好的地方:空气好 、风景好 ,食品安全有保证,孩子上学没压力,当地人普遍有礼貌(至少表面上如此),办事不用托关系 ,没有仗势欺人的,等等。所以,也有很多人喜欢这里 ,庆幸自己移民 。
近年来,留学低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媒体也都在呼吁:不能自立的孩子,不要出国留学!但因为种种原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 ,还是不停地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门去留学。
然而,真的把孩子送出去了,孩子不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了 ,家长又不放心了,担心孩子在国外吃得好不好?住不住得惯?学习跟不跟得上?会不会变坏……诸多问题随之而来,许多家长觉得,与其在家里坐着干着急 ,不如自己陪孩子一起留学,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督促孩子的学习生活。但“留学陪读 ”犹如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关键看父母如何处理……
留学陪读有利的方面
留学陪读有利于孩子成长
母子陪读签证 ,是一些国家开放了低龄学生签证,允许未成年孩子来本国学习,但考虑到未成年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安全问题 ,也为了他们能更好地学习,而向孩子父母开放的签证种类 。以前,仅有新加坡开放母子陪读签证。后来 ,随着中国低龄学生数量的增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也都允许母子陪读,以至于有很多父母利用商务和旅游签证到美国 、加拿大和英国来陪伴孩子,使得母子陪读成为最近几年留学问题的一个热点。而留学陪读到底好不好 ,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母子陪读,总体来说是对小孩有利的 。由于孩子年龄偏小,自控能力比较差 ,在青春期阶段,非常需要父母的照顾。有些国家,例如新西兰 ,允许非常低龄、甚至是十岁以下的学生来新留学,这必须要有父母的陪同,否则无法想象。而那些刚上初中的孩子 ,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且可能因为异族文化差异,情绪变化比较大 ,如果没有父母的及时指导,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很多父母在陪读的过程中,不仅照顾孩子的起居,还和他们一起学习 ,辅导他们的功课,积极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从而使孩子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顺利而愉快。
一个15岁的男孩 ,2002年留学新西兰,在入学前几个月,就由家长陪伴着来到新西兰。因为父母事先计划得当 ,他首先跟随着母亲,将新西兰的名胜古迹游览了一番,提前消除了对新西兰文化的恐惧感 ,安顿下来之后,在母亲的安排下,找了一个很好的英语家教 ,“一对一”地帮助他提高英语水平和了解新西兰中学的学习情况;等到入学的时候,这个孩子基本上就消除了害羞和害怕的心理了 。在他进入中学之后,学习之余,母亲又请来家教 ,帮助他提高英语,不到半年,孩子的英语成绩就突飞猛进了 ,能够流利、自如地跟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后来,妈妈又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孩子的喜好,安排了打球和游泳等课外活动 ,使得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丰富多彩,充分地融进了当地学生的生活圈子。于是,孩子变得信心十足 ,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学校和当地的环境 。现在,这个学习优秀 、兴趣广泛的孩子,即将完成当地高中的学业 ,准备考大学了。他和妈妈的感情,当然也越来越亲密。
留学陪读有利于和学校及时沟通
如果孩子远在国外,而父母在国内,因为空间遥远 ,无法真实、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令父母担心 。如果留学陪读,家长就可以经常到孩子学校里跟老师进行交流 ,能及时了解、指导孩子的学习。在新加坡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允许陪读的国家,经常会看到父母在学校办公室和老师进行沟通的场景。和教师沟通,有利于父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在校表现 ,更好地教育孩子;同时,也可以加强了老师对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学生在学校公平地接受教育。
我有一个在悉尼陪读的朋友 ,过去两年里,她一直陪自己上初中的孩子读书 。她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定期、甚至频繁地去找找老师 ,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孩子性格内向,又刚去国外上学,语言不好,很容易受到当地学生的欺负;而小孩子因为语言表达不清 ,老师也不明白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刚开始,她看到孩子嘟着嘴放学回来,也没太当一回事 ,但孩子连续几天都是这样,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
于是,她带着孩子去学校找老师。老师了解情况后 ,立刻把那些欺负人的同学批评了一顿。那些学生看见家长出面,也就不敢把孩子怎么样了,孩子的学习环境马上就有了改善 。这位妈妈发现 ,去找老师有很多好处,一方面能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也能和老师培养好关系。而老师也发现 ,这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非常重视,也就更注意教育方法了;孩子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培养。
留学陪读的弊端
孩子觉得父母是累赘
不过,留学陪读也出现了很多弊端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大量的陪读父母由于语言不通,没法很好地与外界沟通,实际上 ,他们只能把自己限制在家中。而同时,孩子的语言能力却提高很快,他们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孩子接触的很多问题 ,父母不知道如何回应,而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父母也无法解决 。
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学校里 ,学生在学校的一些活动,需要父母参与或者发言,而相当多的陪读父母因为听不懂英语 ,无法融入当地的家长群体里面,即使去参加活动,也像聋子和哑巴一样,这使有些孩子的自我感觉很不好 ,一次两次活动下来,和父母的感情就逐渐疏远了。而因为父母帮不上忙,孩子也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有些父母感到特别伤心:自己漂洋过海地离开中国 ,千辛万苦地来照顾孩子,结果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歧视自己、不理自己了。有的孩子不喜欢父母在身边 ,觉得是个累赘,父母什么都不会,让自己很没面子 。而父母害怕自己回国后 ,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孩子会放任自流,不好好学习 ,虽然孩子的表现让他们心里不舒服,可一切为了孩子,还得硬呆着。结果,父母和孩子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 ,却怎么也达不到以前在国内的生活状态。
牺牲了家长的事业
陪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享受到深厚的亲情,但却牺牲了至少一名家长的事业 。为了孩子,有些父母不惜放弃国内很好的工作 ,去国外陪伴孩子。这时,如果一切顺利还好,但如果孩子不领情或者家庭出现问题 ,就得不偿失了。
我碰到过一位从新西兰陪读回来的妈妈 。她在国内原本有很好的工作,是经理级职位,但为了陪伴上初中的女儿 ,辞职去了新西兰。因为她不懂英语,除了给孩子洗衣做饭 、偶尔与当地华人聊聊天以外,根本没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孩子觉得妈妈不懂英语 ,帮不了自己,于是,学习上的事,也不向她汇报;生活上的事 ,也不跟她商量,母女关系弄得特别紧张 。虽然这位陪读妈妈多少次想出去打工,但因为不会说英语 ,可供选择的工作少而又少;而英语要求不高的工作,又全是一些繁重的体力活儿。在异国他乡倍感孤单的她,联想到国内曾经令人羡慕的工作、曾经风风光光的生活 ,再想想尴尬的现实,她感到异常失落。与此同时,国内的丈夫也因为她离开时间过长 ,听她抱怨,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出现了隔阂 。
在陪读期间,她一直被家庭琐事所困扰 ,而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解脱,以至于最后心理压力相当沉重。
现在回到国内后,看到原来的同事升职的升职,发财的发财 ,可她出国好几年,再也无法回到最初的起点,觉得特别后悔。她说 ,两年的陪读生活,她彻底地牺牲了自己,根本不值得。
容易影响孩子的世界观
在陪读群体中 ,也有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他们坚持把孩子送到外国,然后家长就以陪读的名义过来 ,但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孩子挣学费来打工的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这样的“打工家长”有很多。
在新加坡 ,有的陪读家长因为家境不好,不得不在餐馆或者超市一天打几份工,就像赶场一样,一天跑几个地方。而在加拿大 ,有些拿“探亲签证 ” 、但行“陪读之实”的家长,每天的打工时间甚至超过了十二个小时 。虽然这能够缓解留学费用的压力,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很难起到照顾孩子和帮助孩子的作用。一天打工下来 ,父母往往很累,和孩子并没有很多的沟通,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也形同虚设。而这类靠打工挣学费的、陪读父母的工作的场所 ,往往是嘈杂的流通类场所,接触的社会阴暗面多一些,所以 ,他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带出一些非常现实的想法,这很容易影响孩子的世界观 。有些上进的孩子看到父母很辛苦 ,会奋发努力,搞好学习;而不少孩子看到父母天天打工挣钱,每天谈论钱多如何如何好,说自己的学费多么多么贵 ,反而会产生厌学的念头。而父母工作压力很大,当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稍有不好,就大发雷霆 ,久而久之,孩子就造成了逆反心理,反而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大 ,缺乏上进心,达不到出国留学的目的。
解决陪读的负面问题
陪读产生的这些负面问题,是有办法解决的 ,关键看父母如何去做 。
首先,父母要放下“海外文化差异”的包袱。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岁数大了,去学语言没面子 ,也学不会,根本就不愿意去接触当地社会。这种情况越久,自己和当地社会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信息的渠道就会越来越窄 ,这就造成了和孩子沟通的障碍 。而有些家长心态很开放,四十多岁了,照样背起书包去学外语 ,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这对于教育孩子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些辞职之后来国外陪读的父母 ,有些人事先就把陪读期间要做的事情计划得很好。例如,利用陪读的这段时间,发挥自己的专长 ,写一些有质量的研究性文章和调研项目;也可以和国内一些报刊联系,做海外撰稿人。还有一些家长,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一定要在陪读期间学会一种自己认为重要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例如英语、初级会计 、音乐或者书法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能排解内心寂寞和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
而很多打工挣学费的陪读家长,也很顾及孩子的情绪,在允许的条件下 ,尽量把工作时间安排在孩子上课时间,哪怕少挣一点钱,也希望和孩子多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所以 ,陪读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父母自己 。
专家提醒:陪不陪读 ,要慎重考虑
了解各国陪读政策
出国陪读前,一定要详细了解各国的陪读政策。国外的留学陪读签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夫妻陪读签证,这类陪读签证存在于大部分留学国家 ,申请资格主要是正式配偶,男女朋友或未婚夫妻则不被承认。另一种是父母陪读签证,这类签证只存在于部分国家 ,像澳大利亚、新加坡等 。新加坡有关政策规定,配偶关系和父母关系的陪读都有可能,但后者必须是16岁以下孩子的母系亲属。
多国不许陪读打工
尽管陪读者工作机会难觅,但新加坡仍算是众多热门留学国家里对陪读者打工最为宽松的一个。其他国家的陪读政策往往非常苛刻 ,德国、法国 、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则没有明确的陪读签证,但家长和亲属可以通过申请访问签证 ,到国外陪读,期限一般为三个月;有的国家规定,有多次出入境记录的 ,可以放宽到半年,但这些国家都不允许陪读者打工 。
大部分国家都规定,申请陪读者必须有一定数额的银行存款作为保证金 ,以确保在陪读期间的生活有经济保障。
留学陪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留学陪读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管有的家长在国内有不错的工作 、学历很高 ,但一旦到了国外,就只能当餐厅服务员、收银员等,甚至只能成为一个专职的家庭妇女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陪读母亲还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尽管如此,陪读的好处也不应该被掩盖。许多留学界业内人士表示,父母陪读有利于对未成年小留学生的监护和对子女日常生活的料理 ,还可以消除小留学生的孤独感,避免出现亲情缺失。最重要的是,家长能够在学习和心理上对孩子有所指导 。一些小留学生处于青春期 ,反叛心理比较重,如果家长在身边,就可以有相应的引导 ,不至于使孩子误入歧途。
关于加拿大留学生kiki 天涯的相关内容介绍到此告一段落,若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持续关注本站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本文来自作者[掛迎誰]投稿,不代表旋风格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fg666.cn/wenzhang/200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旋风格的签约作者“掛迎誰”
本文概览:近期关于加拿大留学生kiki 天涯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是真的。拿加拿...
文章不错《加拿大留学生kiki 天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