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之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之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伯牙与子期是知音之交 。
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汤问》,指的是非常能了解以及赏识自己的朋友。伯牙与子期以音会友 ,心有灵犀,就是知音朋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 ,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乐师 。俞伯牙是个音乐天才,又勤奋好学 ,跟随名师学习。
伯牙得到高人指点,带其来到充满仙气蓬莱岛,让伯牙身临其境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 ,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
一夜 ,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 ,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 ,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 、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极了 ,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而知音一词也逐渐流传下来,成为好朋友的代称。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 ,挑断琴弦,终生封不再弹奏 。
描写伯牙子期的诗句:
1、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出处: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翻译: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 ,余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这里的流水使用了伯牙子期的典故 。
2、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出处:唐·贾岛《题诗后》
翻译: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 ,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3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出处:唐·崔珏《席间咏琴客》
翻译:琴上的七根琴弦有五根都已经冰冷,这门艺术自古就难以寻觅到知音 。
典故:相传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 ,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 ,没有知音,十分寂寞。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着听着 ,停住了脚步。坐在俞伯牙的对面,说出了俞伯牙弹奏的心中所想的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他们约好在两年之后,在他们两个坐着的地方见面 。
可是两年之约到了 ,俞伯牙拿着琴在这里等,不见钟子期的影子。等着等着,来了一个老翁 ,自称是钟子期的父亲,是专门来替钟子期来赴约的。老翁向俞伯牙说明了来意 。原来钟子期的临终遗言就是同俞伯牙的约定。
俞伯牙跪拜在老翁的面前,悲痛欲绝。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一说河边)摔了他心爱的琴 ,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看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 ,所以人们常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扩展资料:
1、典故人物简介
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
据余氏宗谱记载,伯牙实姓余 ,名瑞,字伯雅,善鼓瑟子期赞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父余纶 ,子一仲霄。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 、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 ,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 。”因兴趣相投 ,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2、现实意义
如何交朋友 ,古人已为我们现代人做出了光辉的典范 。同朋友的交往要守信。信在五常中是最后一个字,但是五常的基础。在现代的广泛的社交活动中,我们还得讲一讲朋友之间的信义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朋友,不要失去了才惋惜。
百度百科-伯牙碎琴
关于“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之交”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概燕]投稿,不代表旋风格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fg666.cn/wenzhang/27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旋风格的签约作者“概燕”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之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之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伯牙与...
文章不错《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之交》内容很有帮助